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从交易机制看,比特币合约的杠杆设计注定了亏损是常态。普通现货交易中,价格波动 10% 仅影响本金的 10%,而 10 倍杠杆的合约交易中,相同波动会导致本金盈亏 100%,稍有不慎就会触发爆仓。市场上流传的 “止损止盈法” 看似有效 —— 设置 5% 止损和 10% 止盈,试图用小止损换取大盈利。但比特币价格单日波动超 20% 是常事,2022 年曾出现 15 分钟内暴跌 18% 的极端行情,止损指令根本来不及执行,瞬间爆仓的案例比比皆是。某交易所数据显示,90% 的合约用户在设置止损的情况下,仍会因滑点、插针(价格瞬间异常波动触发爆仓)等问题亏损。
“对冲套利法” 同样站不住脚。有人宣称通过同时做多和做空不同期限的合约实现风险对冲,但实际操作中,不同合约的基差(价格差异)会随市场情绪剧烈变动。2023 年比特币 ETF 获批期间,永续合约与季度合约的基差单日扩大至 3%,对冲头寸不仅无法盈利,反而会因手续费和基差损失不断消耗本金。更别提跨平台套利,需承担汇率风险、转账延迟风险,一旦某平台出现故障,对冲机制即刻失效。
“跟随大户操作” 是另一种常见骗局。一些所谓的 “合约导师” 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虚假盈利截图,声称能带领散户 “稳定盈利”,实则通过喊反单(让散户做多时自己做空)收割。2024 年某案件中,犯罪团伙通过直播教授 “比特币合约不亏本技巧”,诱导 2000 余名投资者跟单,最终通过后台操纵价格导致用户集体爆仓,涉案金额达 8000 万元。这些 “导师” 的盈利恰恰来自散户的亏损,所谓的 “方法” 不过是收割工具。
从市场本质看,比特币合约缺乏实际价值支撑,价格完全由资金和情绪驱动,不存在可预测的规律。技术分析在极端波动面前失效,基本面分析更是无从谈起 —— 没有财务报表、没有经营数据,所谓的 “支撑位”“压力位” 全是人为想象。2021 年马斯克一条 “狗狗币是骗局” 的推文,竟导致比特币合约市场单日爆仓超 60 亿美元,证明外部因素的影响力远超过任何 “交易方法”。
法律风险更让 “不亏本” 成为空谈。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合约交易,相关平台均属非法,用户资金不受保护。2023 年某地警方查处的境外合约平台,通过 “不亏本承诺” 吸引用户入金,最终因无法兑付盈利关闭平台,投资者损失的 1.2 亿元全部无法追回。参与此类交易,不仅可能亏本,还可能因资金往来涉及洗钱、非法经营等罪名,面临刑事处罚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